黃若

《紐約客》雜誌譽為「世界最傑出的青年作曲家之一」,《紐約時報》讚其「風格獨樹一幟」。

黃若的音樂富有生命力且充滿想法,靈感養分汲取自中國古代與民間音樂、西方前衛音樂、實驗音樂、噪音、自然或經處理過的聲響、搖滾樂和爵士樂,經過他自稱為「次元主義」的作曲技法,完美而自然地融合成創作。黃若的作品類型多元,包括管絃樂、室內樂、歌劇、戲劇音樂、舞蹈音樂,也有跨界音樂、聲音裝置藝術、多媒體音樂、實驗性即興創作、民謠搖滾和電影配樂等多種形式。

曾為其作品首演或演出的樂團包括紐約愛樂、費城、舊金山、西雅圖、波蘭國家廣播、基爾愛樂、香港愛樂等交響樂團;華盛頓國家歌劇院、休士頓大歌劇院、紐約市立歌劇院、香港歌劇院、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、阿斯科/荀貝格樂團、荷蘭新室內樂團、混音樂團、荷蘭新室內樂團、迪歐堤瑪絃樂四重奏、艾瑟爾絃樂四重奏等;合作過的指揮家包括薩瓦利許、阿爾索普、提爾森湯瑪斯、康隆、戴維斯、史班加德、朗德爾、李布萊希、張弦與沃可夫等等。

黃若的歌劇《中山逸仙》的美國首演,於2014年由聖塔菲歌劇院舉行,並將於2017年由溫哥華歌劇院進行加拿大首演。他的下一部歌劇《驚園》在2015年於美國史波雷托音樂節世界首演,接續於2016年在林肯中心音樂節、亞洲與歐洲巡迴演出。另外,黃若近日被任為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與台灣愛樂(國家交響樂團)的駐團作曲家。

中國文化大革命結束於1976 年,那年,黃若生於中國海南。同是作曲家的父親在他六歲時開始教他作曲與鋼琴。當時的中國正打開通往西方世界的大門,生長於八、九○年代的他於上海音樂學院同時接受中式傳統教育與西方教育。文革之後中國的文化與經濟皆隨之劇變,使他的教育從巴赫、莫札特、史特拉汶斯基、魯托斯拉夫斯基擴展到披頭四、搖滾、重金屬以及爵士。黃若得以均衡吸收這些新進中國的西方養分。身為中國新一代作曲家的一員,他的目標與任務不僅止於混合東西方元素,更要從多元的各領域作品與不同文化中汲取影響,創造出渾然天成並具有信服力的音樂融合。

1995年,黃若在瑞士國際電影音樂節上榮獲亨利‧曼奇尼大獎之後,他移居美國深造,在奧柏林音樂學院獲得學士學位,並於茱莉亞音樂學院獲得音樂碩士學位和作曲博士學位。黃若現任職於紐約曼尼斯音樂院教授作曲,亦是FIRE樂團 (Future In REverse) 的藝術總監和指揮,曾於2006年獲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選為傑出青年。

黃若的作品由 Ricordi 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