鄧皓敦左右「開工」琴弓指揮棒皆上手

文/林采韻

國家交響樂團(NSO)副首席鄧皓敦,在樂團服務至今6年,依NSO目前兩位樂團首席的編制,副首席等同樂團的「第三把交椅」。小提琴在鄧皓敦的生命當中,扮演舉足輕重卻又自然尋常的角色。

為何愛上小提琴?鄧皓敦笑稱對自己孩童時期的記憶非常模糊,只知道每天母親回到家,就會被他追問「我的小提琴呢?」他努力不懈一路問到3歲半,有一天終於美夢成真,小提琴得手了!他的啟蒙老師大名鼎鼎,是當時文化大學音樂系主任馬孝駿,馬孝駿何許人也,正是華裔大提琴巨星馬友友的父親。不過,才與馬孝駿學習半年,他就因身體微恙修養一段時間。病癒之後,雙親又為他找了另一位名師--「台灣小提琴教母」李淑德,沒想到3個月後李淑德赴美進修,這段與名師學習的生涯只好匆匆結束。

鄧皓敦從小愛拉琴,沒琴很難過活,但喜歡並不代表勤奮。他牢記考入古亭國小音樂班的分數,「59分,吊車尾進去。」吊車尾的鄧皓敦,成績隨著年級的增加成正比,國中音樂班考試時,實力達到最高點,順利成為(師大)附中人。此後,他的求學生涯平步青雲,附中國中部接著高中部,最後考進台北藝術大學。

然而在平順的背後,迎接他的是更多的挑戰,大學1年級9月入學,他12月就決定休學,休學1年的理由為的是尋找突破瓶頸之道,「當時我嘗試拉奏魏尼奧夫斯基的第1號小提琴協奏曲,卻發現我的技術居然不夠用,無法駕馭這首作品,感到非常沮喪。」他說休學為的是走更長遠的路,力求「對症下藥」,最後他在小提琴家、指揮林克昌身上找到了解藥。

當時林克昌客座北藝大,學生還包括薛志璋、李瑄等人。林克昌的教學重在基本功,主張技術達到一定水準,什麼東西都難不倒。林克昌如此著重技巧,並不代表他把音樂拋在腦後,而是許多小提琴家,在演奏作品時,經常遇到音樂就在腦海中,手卻做不出來的窘況,就算有音樂性但無手上功夫支持也是枉然。

鄧皓敦語重心長,「如果沒有林克昌,我可能沒有今天。」回憶學習過程,一切從零開始,第一堂課就是拉奏空絃,此外音階、練習曲照三餐練,如今同樣的訓練方式,他繼續傳給他的學生。

成為一位小提琴演奏家的想法,鄧皓敦說大概從高中開始,因此當兵之後,原有出國的想法。只能說一切是緣份,退伍時,剛好長榮交響樂團在招考團員,他順利坐上首席的位置,展開樂團的生活。鄧皓敦在小提琴的專業外,有機會也會站 
到舞台前揮棒,指揮經驗的累積,源自當時林克昌擔任長榮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時,鄧皓敦時而要充當他的助理指揮,在老師的引導下,逐漸磨練出手上功夫。

作為樂團的一份子,鄧皓敦享受其中,他以NSO的樂季為例,每個樂季接觸的新曲目,如同新的旅程。他習慣在樂團綵排之前,在家中先以聆聽唱片的方式揣摩情境,同時將自己負責拉奏的部份練習到熟稔。鄧皓敦回憶,有一次在指揮巴夏麾下發生的糗事,「我當時坐在首席旁邊,結果一時恍神拉錯音,被巴夏痛罵了一頓。」

在NSO的時光,他認為指揮赫比希對他影響甚深,讓他見識到老一輩指揮家的風範,「他是我看過所有指揮中,每分鐘做什麼都很清楚的人,他的排練非常有效率,每一次都可以聽到樂團的進步。」鄧皓敦透露赫比希的嚴以律己,從他今年已屆80歲高齡,每周依然固定3天到健身房報到,顯見他的做事態度,「他是我學習的榜樣,不過,單就健身房這件事,我可能就無法達到。」